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劉怡君
研究生英文姓名:Liu, Yi-Chun
中文論文名稱:國中生參與情境三國隔宿露營活動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The 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ituational Overnight Camping Activity of Three Kingdoms
指導教授姓名:指導教授︰林擎天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休閒事業管理學系
學號:e0282022
畢業年度:104
畢業學年度:103
學期: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0
中文關鍵詞:隔宿露營情境式學習預期期待活動滿意度活動效益
英文關鍵字:overnight campingsituational learningperceived expectationactivities satisfactionactivities benefit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情境式隔宿露營活動之預期期待、活動滿意度與活動效益之影響。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使用立意抽樣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問卷內容分為:個人基本資料、預期期待量表、活動滿意度量表、活動效益量表等四部分。共回收有效問卷797份,在活動前給予施測,請應答者僅填答預期期待量表題項及個人基本資料。待隔宿露營後,再要求應答者完成其餘問卷部分。蒐集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情境式隔宿露營活動之參與者背景變項中,性別、年級、活動前有無討論在活動滿意度呈顯著差異。
(2)情境式隔宿露營活動之參與者背景變項中,性別、年級、活動前有無討論在活動效益呈顯著差異。
(3)有無線上遊戲經驗之參與者,僅在參與意願、改變意願存在差異。
(4)有無露營經驗之參與者在預期期待、活動滿意度與活動效益皆未存在差異。
(5)情境式隔宿露營活動之參與者活動滿意度在活動效益有顯著正相關。
(6)情境式隔宿露營活動之預期期待對活動效益具有預測力。
(7)情境式隔宿露營活動之活動滿意度對活動效益具有預測力。
最後,根據本研究主要發現及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教育主管機關、主辦單位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ceived expectation and activities satisfaction on activities benefits in terms of participating overnight camping activity. A purposive sampling was applied to gather data by using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The measurement tool wa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including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perceived expectation, activities satisfaction, and activities benefits. The information of perceived expectation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llected before the overnight camping activity and the information of activities satisfaction and activities benefits were collected after the overnight camping. There were 797 valid samples obtained in total. The data was analyzed with different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westeur042#'s method,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ings:
1. 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status of gender, grade, whether the discussion before the activit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ctivities satisfaction.
2. 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status of gender, grade, whether the discussion before the activit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ctivities benefits.
3. 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online gaming experienc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and willingness to change.
4. 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camping experienc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expectation, activities satisfaction and activities benefits.
5. There are very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correlations between all dimensions of activities satisfaction and activities benefits.
6. Perceived expect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ability of prediction to activities benefits.
7.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activities satisfaction showed their significant positive abilities of prediction to the activities benefits.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different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and related organizations.
封面
簽名頁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v
內容目錄vi
圖目錄ix
表目錄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7
第三節 名詞釋義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隔宿露營12
第二節 情境學習理論 28
第三節 隔宿露營與預期期待35
第四節 隔宿露營與活動滿意度41
第五節 隔宿露營與活動效益49
第六節 相關實證研究與問題假設56
第三章 研究方法6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65
第二節 研究工具67
第三節 抽樣方法76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83
第一節 問卷發放與施測情形83
第二節 研究對象個人基本資料分析86
第三節 預期期待、活動滿意度與活動效益之現況分析9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參與情境式隔宿露營之預期期待、活動滿意度與活動效益的關係100
第五節 活動滿意度與活動效益的相關性148
第六節 預期期待、活動滿意度對活動效益之預測力151
第七節 研究結果1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6
第一節 綜合討論166
第二節 研究結論179
第三節 建議182
參考文獻187
(一)中文部分187
(二)網路資料199
(三)英文部分200
附錄205
附錄(一)正式問卷205
附錄(二)情境三國隔宿露營活動方案行程表 209

一、中文部份
(一) 書籍、期刊、碩博士論文
戶外生活雜誌露營編輯組。(1988)。自己辦露營。臺北:戶外生活。
方吉正。(1998)。情境學習理論之主要觀點剖析。教育資料文摘,249。
王正宇。(2009)。戶外教育效益機轉模式之應用研究-以臺北縣某國民中學隔宿露營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練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王姿喬。(2012)。以體驗學習為本的童軍露營活動對個人生活效能影響之研究。2011運動與休閒產業經營發展學術研討會,190。
王春展。(1996)。情境學習理論及其在國小教育的應用。國教學報,8,53-72。
王靜如。(1991)。高屏地區國小戶外教學現況因難之調查分析。初等教育研究,3,363-396。
朱家慶。(2006)。探討不同類型休閒農場體驗滿意度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江天健。(1998)。歷史教學與電腦模擬遊戲。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學報,1,53-72。
何琦瑜、賓靜蓀,張瀞文、許芳菊。(2012)。國中生學習力大調查:「搶救無動力世代」。親子天下,33,136-139。
何琦瑜、賓靜蓀、陳雅慧、林韋萱、李宜蓁、張益勤。(2014)。翻轉教育2.0:動手做,啟動真實的學習。臺北:天下雜誌。
何嬿婷。(2010)。領隊人格特質、團員間互動與旅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階層線性模式之運用。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嘉義。
余幸娟。(2000)。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余紫瑛。(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余懷瑾。(2014)。親師生必修的九堂課。「第十屆十二年國教中學課程發展與因應」研討會議手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師資培育中心。
吳伊婷。(2014)。十二年國教納入體適能政策對國中體育課程體適能教學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國中生為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之碩士論文,高雄。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俊緯。(2014)。從線上遊戲【英雄聯盟】看玩家愉悅的產生-以大學生族群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吳則漢。(2011)。利用情境式學習並加入同儕競爭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之碩士論文,桃園。
吳崇旗、翁綾君。(2010)。戶外冒險教育體驗營對國小學童生活效能與自我概念之影響研究。休閒運動健康評論,1(2),79-99。
吳崇旗。(2006)。建構戶外教育效益機轉模式-以繩索挑戰課程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吳瑞祥。(2010)。國中生校外教學活動休閒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以三鶯樹地區國中為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之碩士論文,臺北。
呂建政。(1994)。戶外教育課程與教學之探討。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主編),童軍戶外活動的設計與實施,15-23。臺北:水牛。
李昌隆。(2012)。探討性別差異與線上遊戲經驗對於學習者線上遊戲行為之影響。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之碩士論文,桃園。
李建霖。(2010)。學習滿意度之定義及相關理論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3。
李政霖。(2013)。談國中「隔宿露營」之教育價值。教師天地,183,65-70。
李美瑜。(1994)。情境學習環境與去情境學習環境對國二學生物理壓力概念學習成效影響。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之碩士論文,臺北。
李素馨、蔡榮鋒。(1997)。鄰里公園使用者活動參與類型與休閒效益之研究。1997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休閒遊憩行為,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李崑山。(1995)。國小校園戶外教學規畫與設計。教師天地,75,50-55。
李崑山。(2000)。戶外教學策劃與設計。北縣教育,32,47-52。
李園會。(2003)。如何設計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臺北:師大書苑。
李詩鎮。(2003)。探索活動團體氣氛與休閒效益關係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之碩士論文,臺中。
沈吉育。(1997)。全球資訊網上的多人情境學習遊戲。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之碩士論文,桃園。
周何總主編、邱德修副主編。(2006)。國語活用辭典第三版。臺北:五南。
周孟志。(2003)。戶外教學在社會學習領域的實務應用。教師之友,44(4),35-44。
周儒,呂建政(譯)。(2001)。戶外教學。臺北:五南出版社。
林永哲。(2011)。探索教育活動次數對大學生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中興大學園藝學系所之碩士論文,臺中。
林志鈞、賀楚彎。(2014)。高中童軍大露營參與者動機、知覺價值、滿意度與再參與意願之研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10(1),67-82。
林佳瑩。(2010)。應用情境學習於國中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性別議題為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林信忠、廖炳煌、辛銀松、陳傳興、邱淑美。(2014)。探索、體驗、挑戰!淺談外展體驗教育設施規劃─以和平國校為例。中華技術,102,50-61。
林敏雄。(2007)。中學生參與休閒活動體驗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之碩士論文,臺中。
林淑芬。(2006)。學習風格對童軍露營活動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臺中市國中童軍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之碩士論文,臺北。
邱招婷。(2002)。國民中學青少年次及文化、同儕關係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屏東。
邱芳珊、李城忠。(2008)。X世代與Y世代休閒態度與休閒偏好差異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5(2),73-92。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五版。臺北:五南。
洪菁穗。(2010)。國中露營課程對青少年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北縣某國中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之碩士論文,臺北。
洪煌佳。(2002)。突破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紀光慎。(1993)。露營旅遊在臺灣。戶外遊憩研究,6(1/2),137-145。
胡德旺。(2014)。青少年參與露營休閒活動之學習成效、活動滿意度與活動忠誠度。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之碩士論文,嘉義。
孫瑞麟。(2012)。國中生校外教學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埔里國中九年級校外教學活動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系之碩士論文,臺中。
徐治霜。(2006)。臺南市國民小學實施戶外教學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中。
徐新逸。(1998)。情境學習對教學革新之回應。研習資訊,15(1),16-24。
涂金堂。(2010)。SPSS與量化研究。臺北:五南。
馬芳婷。(1989)。社會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高立學。(2011)。臺灣民眾最多人參與的休閒活動類型之分析-以1985年2007年為例。中華體育季刊,25(1),22-30。
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休憩研究,8(1),15-28。
張子蘋。(2007)。露營活動、學習認知與九年一貫國民中學課程目標影響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嘉義。
張君仰。(2013)。歷史題材於遊戲設計中運用情形分析:以「三國」題材為例。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碩士班之碩士論文,臺中。
張育韶、林宜欣。(2012)。國小學生校外教學地點、反思學習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2012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34-50。
張育韶。(2013)。國小學生校外教學地點類型、反思學習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之碩士論文,臺中。
張春興。(1991)。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雲卿。(2008)。彰化地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戶外教學活動滿意度與學習成效相關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之碩士論文,彰化。
張道榮。(2014)。競爭力在窗外─校外教學,教會我47種能力。臺北:寶瓶文化。
教育部。(1999)。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教育部訂定之國民中小學辦理校外教學實施原則。發布日:97年5月21日,發布文號:臺國(二)字第0970081659B號函。
教育部。(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開啟孩子的無限可能。臺北:教育部。
曹正、李瑞琼。(1989)。觀光地區遊憩活動設施規劃設計準則研究報告。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梁盛棟。(2007)。遊客旅遊動機、期望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溪頭森林遊樂區為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研究所之碩士論文,嘉義。
許英珍。(2014)。Brunch餐廳顧客生活型態、消費動機、消費行為與消費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五家餐廳為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班之碩士論文,彰化。
許淑莉。(2009)。高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之碩士論文,臺北。
許瑛玿,廖桂菁。(2003)。情境式網路學習環境互動行為分析:以高中地球科學線上學習為例。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8(1),91-116。
陳小鶴。(1995)。電腦在教育上的應用:新新人類篇-上課像遊戲。特教園丁,11(1),18-21。
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陳天仁。(2007)。情境學習對北部國一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的影響。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之碩士論文,彰化。
陳永松。(2010)。露營者參與露營動機、遊憩滿意度與休閒效益關係之-以苗栗三義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之碩士論文,彰化。
陳信甫。(1995)。遊憩效益評估法應用與比較-以綠島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陳昭明。(1981)。臺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陳柏豪。(2009)。歷史策略模擬遊戲對玩家歷史學習之影響-以三國志為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陳皆榮。(1997)。冒險性露營活動對於青少年自我實現之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2,71-82。
陳盛雄。(2001)。現代臺灣露營活動之發展與露營地周邊環境之相關研究。日本東京農業大學地域環境學院觀光休閒研究所之博士論文,東京。
陳盛雄。(2006)。世界與臺灣之露營發展史。露營教育研究之教學講義,臺北。
陳琦媛。(2006)。大臺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之碩士論文,臺北。
陳意定。(2008)。觀光節慶活動之遊客吸引力、滿意度及忠誠度關聯性之分析─以高雄左營萬年季為例。屏東科技大學景觀暨遊憩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屏東。
陳瑞珊。(2008)。臺北市國中生探索教育之相關生活經驗與教育需求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之碩士論文,臺北。
陳遠建(主編)。(1978)。自己辦露營。臺北:戶外生活。
陳鴻仁。(2009)。臺中市公私立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成效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3),84-92。
陳騏龍。(2010)。當前國民教育學生學習態度現況調查研究。師說,218,4-16。
陳麗敏。(2004)。組織型露營課程領導人員證照制度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之碩士論文,臺北。
彭淑玲。(2012)。隔宿露營~寓教於樂的學習經驗。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4),37-38。
曾慧佳。(1993)。校外教學與參觀導覽。國民教育,34(3.4),48-51。
游玉英。(2003)。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賀楚彎。(2014)。高中童軍大露營參與者動機、知覺價值、滿意度與再參與意願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之碩士論文,彰化。
隆‧克拉克;諶悠文(譯)。(2004)。優秀是教出來的。臺北:雅言文化。
黃文馨。(2014)。童軍活動對戶外環境教育及遊憩體驗之探討-以臺中市國中童軍隔宿露營活動為例。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之碩士論文,臺中。
黃宗成、黃躍雯、余幸娟。(2010)。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期望、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13(3),23-48。
黃宛婕。(2012)。「走出教室殿堂-情境學習理論之教學實例分享」。國教新知,59(2),100-103。
黃嘉宏。(2010)。探索教育、探索效益與自我實現關聯性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班之碩士論文,彰化。
黃鳳俞。(2009)。情境學習理論在教學上的啟示。北縣教育,69,60-63。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
楊媛婷。(2003)。國中生線上遊戲經驗與社會適應能力關係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之碩士論文,雲林。
楊琬琪。(2009)。大學生登山活動休閒效益衡量模式之研究。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4(1),91-100。
楊雅婷。(2014)。青少年期之親子關係、自尊與學業成就研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之碩士論文,臺北。
經建會。(1983)。臺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之研究。臺北:經建會。
葉依涵。(2008)。彰化縣國小校外教學目的地選擇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學系之碩士論文,臺東。
葉怡君。(2012)。行前講習對戶外教學活動滿意度與學習成果之影響。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之碩士論文,臺中。
葉美雲。(2012)。隔宿露營校外教學課程對國中生生活效能之影響研究-以桃園縣立草漯國中為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之碩士論文,桃園。
熊湘屏。(2002)。屏東縣國小教師實施戶外鄉土教學活動之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屏東。
趙月足。(2010)。應用情境學習於「水資源」教學之研究。大葉大學工學院在職專班之碩士論文,彰化。
劉元孝。(1963)。怎樣舉辦戶外育樂活動。臺北:幼獅。
劉明川。(2002)。臺北市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劉美忻。(2013)。國中教師對於隔宿露營重視度、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生自我效能及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之碩士論文,臺北。
劉照金、張家銘、劉一慧和黃靖淑。(2005)。不同類型運動觀光參與者的旅遊動機、期望、滿意度及其觀光特性之比較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2(2),24-36。
歐陽自珍、黃學誠。(2012)。愛玩的孩子更會思考。臺北:旺旺出版社。
蔡宗楊。(1990)。露營的教育功能,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主編,童軍露營活動的設計與實施,1-5。臺北: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蔡居澤。(2012)。情境教學法在綜合活動領域教學的運用。體驗教育學報,6,1-6。
鄧好周。(2002)。臺北縣國小教師戶外環境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鄧潤娟。(2010)。國中生隔宿露營活動體驗內容、體驗效益對體驗滿意度之影響。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之碩士論文,臺北。
鄭衣婷。(2007)。國中生學業情緒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南。
鄭晉昌。(1993)。電腦輔助學習的新教學設計觀:認知學徒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1(1),55-66。
鄭國男。(2011)。應用假期滿意度模式及遊客感知遊憩服務水準探討遊憩區景點遊客滿意度之研究: 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運輸科學碩士班之碩士論文,臺北。
賴雅芬。(1996)。校園戶外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0,76-84。
薛家琪。(2010)。隔宿露營活動對國中生領導才能影響之研究-以新北市某中學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之碩士論文,臺北。
薛嘉育。(2014)。隔宿露營活動對國中生品德教育之影響─以尊重、關懷為核心。嘉南藥理大學休閒保健管理系之碩士論文,臺南。
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嘉義。
謝展中。(2009)。學童參與網路活動之休閒覺知自由與休閒效益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之碩士論文,臺中。
謝智謀、吳崇旗、謝宜蓉。(2007)。體驗學習融入休閒教育課程之實施成效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2(4),39-50。
謝鴻儒。(2000)。國小教師戶外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之碩士論文,臺北。
藍紅玉。(2009)。校外教學價值認知、滿意度與學習成長。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系之碩士論文,臺中。
龔琳晏。(2009)。自行車道遊客特性、行前期望與體驗滿意度之研究 -以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環灣自行車道為例。高雄餐旅學院旅遊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高雄。
(二)網路
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2012年臺灣網路資訊中心網路使用調查報告。
來源: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20709d.pdf
發佈日期:2012年03月
點閱日期:2014年12月10日
呂岡侃、李冠皇。(2013)。2013全國創意教學KDP國際認證獎─熱血三國-獨一無二的隔宿露營。康橋高級中學(中學部)。
來源:http://163.21.236.197/~principal/GreaTeach2013/index.html
發佈日期:2013年07月08日。
點閱日期:2014年02月02日。
南投縣團委會。(2014)。探索教育簡介。
來源:http://ntntc.cyc.org.tw/ExploreDetail.asp?ID=10895
點閱日期:2014年10月5日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六大議題。臺北:教育部。
來源:http://12basic.edu.tw/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站。
來源:http://12basic.edu.tw/
點閱日期:2014年03月05日。
陳冠廷。(2013)。情境教學、知識會動、內容活了。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來源:http://www.iii.org.tw/m/ICT-more.aspx?id=640
發佈日期:2013年02月27日。
點閱日期:2014年04月12日。
創市際。(2014)。【調查報告】同學有事嗎?2014青少年調查。動腦新聞。
來源:http://www.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21099
發佈日期:2014年12月1日。
點閱日期:2014年12月1日。
二、英文部份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2), 179-211.
Backman, S. J., & Crompton, J. L. (1985). Education experience contribute tocognitiv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6(2), 4-13.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1982).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Time Mirror Higher Education Group.
Barker,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u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t Research, 27(3), 785-804.
Beard, J.G. & Ragheb, M.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7,106-113.
Brown, J.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32-42.
Brown, P. J. and Driver, B. L. (1986). Probable personal benefits of outdoor recreation. 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Americans Outdoors: A literature review.
Chiou, G. F.(1992). Situated learning, metaphors, and computer-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ugust, 7-11.
Clawson, M., and Knetsch, J. L. (1966). 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for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Collins, A. (1994). Goal-based scenarios and the problem of situated learning: A commentary on Andersen Consulting’s design on goal-based scenario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4(9), 30-32.
Day, R. L. (1977). Extending the concept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tlanta: Association of Consumer Research, 4(2), 149-154.
Dewey, J. (1956).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and the school and socie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omer. D. E., Carswell, J. W., & Spreckelmeyer, K. F. (1983).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 KS: The Univercity of Kansa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32600)
Dorfman, P. W. (1979).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 case study of camp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1(4), 483-510.
Driver, B. (1997). The defining moment of benefits. Parks & Recreation, 32(12), 38-41.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on, G. L. (1991). Benefits of leisure. Stag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Ewert, A. W. (1985). Why people climb: The relationship of participant motives and experience level to mountaineering.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7(3), 241-250.
Ewert, A. W. (1989). Outdoor adventure pursuits: Foundations, models, and theories. Columbus, OH: Horizons Publishing.
Goldberger, M. (1992). Gerney P : Effects of learner use of practice time on skill acquisition.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0, 84-95.
Handy, C. R. & Pfaff, M. (1975). 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food products and marketing services.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iral Economic Report, 281.
Hopkins, D. (1982). Changes in self-concept as the result of adventure training. CAHPER Journal, July-August, 9-12.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NJ: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wer, E. E. (1973). Motivation in work organizations. California:Brood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224.
McLellan, H.(Eds.)(1996). Situated learning perspectives. Englewood Cliffs, 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Meier, J. F. (1983). Camp counseling: Leadership and programming for the organized camp. New York: CBS College Publishing.
Olson, J. C., & P. Dover. (1976). Effects of expectations, product performance, and disconfirmation on belief elements of cognitive structures. In B. B. Anderson, (Ed.), Advances in Consunmer Research 3:168-175. Provo, Utah: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Rogoff, B. (1995). Observing sociocultural activities on three planes: Participatory appropriation, guided participation and apprenticeship. In J. V. Wertsch, P. Del Rio, & A. Alvarez (Eds.), Sociocultural studies of mind, 139-164.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Schick, James B.M. (1990). Teaching history with a computer-A complete quide, Chicago: Lyceum Books.
Sibthorp, R. J., & Arthur-Banning, S. (2000). Developing life effectiveness through adventure education: The roles of participant expectation, perception of empowerment, and learning relevance.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27(1), 32-50.
Singh, J. (1991).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service delivery, The Journal of Academy Arketing Science, 19(3), 223-234.
Taylor, Tom. (1994).Civilization, History Microcomputer Review, 10:1, 41.
Tough, A. (1982). Some major reasons for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033251).
Verduin J. R., & McEwen D. N. (1984). Adults and their leisure.Spring Field, III: Charles C. Thomas.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電子全文
全文檔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